道教八大神咒
道教八大神咒常常指净心神咒、净口神咒、净身神咒、安土地神咒、金光神咒、净天地神咒、祝香神咒、玄蕴咒这八个咒语,一般会出现在《早晚功课经》当中,是道士日常功课中用来涤除心中罪孽,卫护心神,请召神明护持,开经演道所用。
1、净心神咒
太上台星。应变无停。驱邪缚魅。保命护身。智慧明净。心神安宁。三魂永久。魄无丧倾。
《三官经注解》:“人性本净,复何能净。盖由凡夫之人,失其本心,多积愆尤,而心非其心矣。故太上为之说此《净心神咒》,令人洗濯其心,自见本来智慧,而心神安宁,然后可以诵经,而悟太上真诠也。台星即三台星,所以主宰万灵,而常净常应,亦犹人之本然良心也。人能体此,则邪魅不敢干。命由我保,身由我护,而智慧自然明净矣。魂属阳,魂不离舍,则人不死,而与道合真。魄属阴,魄不丧倾,则身常存,而(回)阳换骨。”
(《三官经注解》由豫章郡古淦(今江西新干县)聂士豪注解。清光绪二年(1876)刻本,现收藏于天津图书馆。)
《净心神咒》出自《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》,虔心持诵此神咒可以获得很大的福报和积累相应的功德。
《太上感应篇》说: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
天地有司过之神,又有三台北斗神君,在人头上记录人的罪过,夺其纪算,三尸神作为神仙界的驻外大使就在人身中,监视着人的一举一动。也就是说,每一个人的运命都有一颗星主宰着。据说三台星座有六颗星,每一台有两颗星,上台司命,中台司功,下台司禄。
道家向来就有肝藏魂,肺藏魄之说。人有三魂,上应三台。当一个人借助智慧,六欲七情得到控制,使自己安静下来的时,胎光、爽灵、幽精三魂可以永远地被摄住。魂在,作为阴气的魄也不会分散,人也因此不会轻易丧生。
净心神咒,关键在于祛除杂乱,安宁心神,以便转凡心为道心。这段咒语是道士上殿诵经时所念,也适合于在家修炼的人士。修行虽有万千方便门,归于一处,无非修心而已。
人心本来自然清静,但因为人们后来迷失了自己的本心,所以造作了各种各样的迷惑、妄念和过失,让自己的心不再本来清静明亮无杂染。
太上为众生说此《净心神咒》以救护众生,人们如果能诚心持诵此神咒可获得很多的福德:
\1. 洗涤染污的心灵,生发自己本来具有的洞察宇宙、人世的智慧。
\2. 使得心灵安宁、平静,可以领悟太上开始的至真要道。
\3. 祛除妖邪、鬼魅,保命护身。
\4. 三魂不离开身体。
\5. 七魄不丢失、破灭。
2、净口神咒
丹朱口神,吐秽除氛。舌神正伦,通命养神。罗千齿神,却邪卫真。喉神虎贲,炁神引津。心神丹元,令我通真。思神炼液,道炁常存。
丹朱口神,吐秽除氛
“丹朱”,即口神。“吐秽除氛”意即吐故纳新。
舌神正伦,通命养神
此句意指舌能司声咽津,性命得通,正其五味,而各有伦理。“通命养神”,通宿命,静养元神。以丹道而言,能通命者保精也,养神者炼性也,内含性命双修之意。
罗千齿神,却邪卫真
此句意为道教中人修炼好“齿神”,使邪魅不能侵犯,真神得到保护。
喉神虎贲,炁神引津
“喉神”即虎贲。“气神”可引津。又《黄庭内景经》:“津”意指金津玉液。此句意为修炼之时要掌握和运用神、气、津。即“生津聚精”的方法和作用。
心神丹元,令我通真
《黄庭内景经·心神章》:心为五脏之元宰,属火而色赤。本句意是:心为五脏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)之主宰,但废一不可。修道之人要掌握心内之元神,以运用身中精气,抱元守之,存无守有,凝结成丹,即能“通真”也。
思神炼液,道炁常存
“思神”指存神。“炼液”指保护、修炼好金津玉液。“道气常存”即按其法不断修炼,即可以与道合真,长生久视。
净口神咒含有两层真意
一为:我人生于世俗,难免谤经毁道,妄言他人之过。更有世人不信鬼神,指天骂地,绮语两舌,咒诅谀曲。此皆为口业。
另居于尘俗,三荤五腥难免避讳。口气腥檀膻臭。诵经论法,污秽三宝。故应常诵净口神咒消除口业,祈请正神,涤除口中秽气。清静口舌后方能诵经念咒,通真达道。
口神为什么称丹朱?
人的嘴唇深红说明火重,色白说明贫血,色黑则说明心脏有问题了,而只有丹朱之色,即红而鲜,气血鲜明方是健康的颜色。故而其神,丹朱也。
舌神为什么称正伦?
“伦“在古文中代表条理顺畅,如果舌头上的条理,或是苔厚,或是苔薄,或是其它怪异,皆是不健康的表现,所以正伦也。同时在修炼中,舌还有一个作用,便是舌顶上颚,搭上天地桥,作为过渡的桥梁,让周天之气能够感通循环。
齿神为什么称罗千?
罗者排列,千多也,牙要多多地排在那里才好,少了就不行,所以齿神罗千也。
喉咙为什么称虎贲?
虎贲是王的侍从卫士,人感冒时扁桃腺先发炎,就如同虎贲一样。扁桃腺,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,主要的作用是帮助身体对抗感染。早些年西医不明白此理,认为扁桃腺无什么用,于是喜欢为扁桃腺炎的病人进行切除,现代医学进步,已不再如此做。
心神为什么称丹元?
丹者红也,元者本初也,丹元指心脏可负责一身的气血运动。
3、净身神咒
灵宝天尊,安慰身形。弟子魂魄,五脏玄冥。青龙白虎,队仗纷纭。朱雀玄武,侍卫我真。
灵宝天尊:是三清中的第二位尊神。据《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》记载:“玉晨大道君为灵宝教主,乃元始天尊之弟子,太微天帝之师也,受灵宝上品度人之道”。依《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》所言:“灵宝乃道君之号,道君名经宝,以诸经皆由道君演说也。”
安慰身形:据《黄庭经》记载:“上清紫霞虚皇前,太上大道玉晨君,闲居蕊珠作七言,散化五形变万神,是为黄庭曰内篇”。由此可知,灵宝天尊,散化五形变万神,万神就在我们人身中。所以安慰身形的,就是前句所言的灵宝天尊。
弟子魂魄:老祖天师曾给赵升祖师爷开示过,魂寓在肝,魄居在肺。在此基础上,又有三魂七魄之细分。
五脏玄冥:玄有向微、深、远之意。冥有黑、幽、寂之用。玄冥就是指极其细微、难以观照之意。郭象有言:“玄冥,所以名无而非无也”。这句话直接点明了,玄冥就是好像有,又好像无,实在是太玄奥了。五脏内在运作机制,就有这个特性,而其中又以肝、肺二脏的内在运作机制为代表。
青龙白虎,队仗纷纭:青龙在这指代的是东方,指肝。白虎在这指代的是西方,指肺。这是对“弟子魂魄”,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。
朱雀玄武,侍卫我真:朱雀在这指代的是南方,指心。玄武在这指代的是北方,指肾。“青龙白虎,队仗纷纭。朱雀玄武,侍卫我真”这两句中的“纷纭”、“侍卫”在这里指的是保护弟子本人的意思。
净身神咒可令身体内的四正之神归于正位,消除身业,拥护身形,保卫道体,所谓身业即杀盗透淫等罪。使修道之人身体清静,能以清静之身感召神灵
4、安土地神咒
元始安镇,普告万灵。岳渎真官,土地祇灵。左社右稷,不得妄惊。回向正道,内外澄清。各安方位,备守坛庭。太上有命,搜捕邪精。护法神王,保卫诵经。皈依大道,元亨利贞
安土地神咒,首先是用元始安镇,普告万灵,为什么这里要写元始,而不是灵宝或是道德?
按经载:“元始天尊,是虚皇之应号也。从真起应,则曰证修,妙思幽源,乃自性独有。《洞神经》曰:妙象无形,应感有体,真精之炁,化成姿容。法曰:元始天尊,元自己元神,一身之主也。”
平时常见注解中,会说这里是要存想元始天尊,不过按典籍来看,这里的元始,通常配合的是元始号令来进行的,正如后面要说的净天地神咒中,“灵宝符命”也是对应灵宝符一样的道理。
“普告万灵”,因道教认为万物皆有道性,故山川社稷土地无一不有智慧,安土地虽名安土地,实是安抚万灵,这里的万灵包括着山川土地各类神灵真官。
“岳渎真官,土地祇灵,左社右稷,不得妄惊”,用于告知万灵所建坛场处的万灵无须惊扰。岳为山岳,渎泛指河流,社为古代祭祀地神之处,稷为粮食作物,是百谷之长,被奉祀为谷神。
“回向正道,内外澄清,各安方位,备守坛庭”,让万灵皆回到正道,内外澄清是一种意象,其义指的是像一杯新冲的茶水,逐渐清的向上,浊的向下,然后清浊分明,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,并守卫好坛庭。
“太上有命,搜捕邪精,护法神王,保卫诵经“,在内外澄清之后,万灵各自归位,若是有不归位的,自然便是邪精了,所以以太上的名义去搜捕邪精,并召令护法神王守护着此处诵经。
“皈依大道,元亨利贞”,这句话比较有讲究。
元亨利贞,语出《周易·乾》,代表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。“元”,为大、为始,引义为善长;“亨”为通,引义为嘉会。“利”为美利,引义为义和,“贞”为正,引义为干事。在人事上,“元亨利贞”分别代表仁、礼、义、智。
《周易·乾·彖》说:“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,乃统天。云行雨施,品物流行……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,乃利贞。”《周易·乾·文言》说:“元者,善之长也,亨者,嘉之会也。利者,义之和也。贞者,事之干也。君子体人足以长人,嘉会足以合礼,利物足以和义,贞固足以干事。君子行此四德者,故曰乾元亨利贞。”,又说:“乾元者,始而亨者也。利贞者,性情也。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。”
孔颖达疏:“元,始也;亨,通也;利,和也;贞,正也。言此卦之德,有纯阳之性,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,而得元始、亨通,能使物性和谐,各有其利,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。”
这里的元亨利贞的“元”与开头的“元始安镇”是首尾呼应的,最后用“元亨利贞”四字结尾,代表着万物和谐而又共存的美好境象。
5、净天地神咒
天地自然,秽气分散,洞中玄虚,晃朗太元。八方威神,使我自然。灵宝符命,普告九天。乾罗怛那,洞罡太玄;斩妖缚邪,杀鬼万千。中山神咒,元始玉文,持诵一遍,却病延年。按行五岳,八海知闻;魔王束手,侍卫我轩。凶秽消散,道炁常存。
在《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》对此咒的讲解是,“誦此後咒三遍或七遍,即行寢外無妨,名淨天地咒”。可知,单独使用的时候,念诵的要求是三遍或七遍,而不是一遍了事。
净天地神咒的作用是在于解秽气,这里的秽气是泛指不干净的物品或是环境,这个咒语用处很多。如果见某地或有怪味不佳,通过念净天地神咒敕水之后,再四处洒上一些,会立即有所改善,效果极其显著,与没有念咒直接洒水相比较,会有很大的差别。
在道教超度中有一种收臭秘术,因为古时交通不便,又要讲究落叶归根,尸体会运回家,但路如果太远,在炎热的夏季会尸体能够会发臭,而道教有一种秘术,如果收过臭后,过上许久也不会发臭,这个在一些电视节目中也有介绍过,其实这个操作非常简单,其实就是在科仪中用净天地神咒的水洒上尸体,将秽气破除即可保持在一段时间内尸体不会发臭,如果专做超度,功力强的法师还可以做到尸体暂时不腐。
在不同的场合下,这个咒语使用配合的方法是不一样的。如在一些流派超度的时候,在诵这个咒时,会配合画金光令,并念咒“开天门,闭地户,留人门,塞鬼路,穿鬼心,破鬼肚,金光万丈,照破邪精”。而又在一些流派开坛的时候,诵这个咒时,会另外使用九凤破秽的法来进行敕水。在龙虎山天师府平安道场的科仪法事中,用净天地神咒来净坛,威力大、效验快。
“洞中玄虚”。这里的“洞中”不是指“洞天”的意思,道教的“洞”对常人一个比较神秘的概念,“洞”是一种意象,它代表人天之间的一种连接的通道,俗话说“别有洞天”,指的便是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现里面独成一个天地的。又如“壶中日月”,则这个“壶口”便类似于洞天的概念一样。包括在道教典籍的归类“洞真”、“洞玄”、“洞神”一样,它的内涵是指这些典籍只是一个很小的面,它们只是一个桥梁或是一个引线,通过它们能够让修道者进入一个新的世界。“玄虚”之义,可以参考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圣人观其玄虚,用其周行,强字之曰道。”
“晃朗太元”。“太元”是指的在万劫开始之前的时候,有人把这里的“元”认为是“玄”,这是错误的,因为如果是因为避讳而改“玄”成“元”的话,为何前句不改?故而,此处太元无误。“晃朗“之说,当参考晋潘岳《秋兴赋》:“天晃朗以弥高兮,日悠阳而浸微”的用法含义。
“洞中玄虚,晃朗太元”,指的是那玄奥无边的道早早就在太元之时存在了,这里有则有暗自指“元始”的含义。
“八方威神,使我自然”,在开篇有“天地自然”,这里的“使我自然”是指要使自己像天地一般,即我与天地为一体的,为什么要“八方威神”,道教认知中,人有身外神有身内神,而内外合一便是能天人合一,所以八方的威神皆来扶助我,我便能与天地一样自然了。
“灵宝符命,普告九天”。在实际做科仪时,在诵净天地神咒时,会用剑画一个灵宝符令。来过龙虎山参加平安道场的道友,应该很熟悉。
“乾罗怛那,洞罡太玄,斩妖缚邪,杀鬼万千”,“乾罗怛那”、“洞罡太玄”、“斩妖缚邪”。因为不易解释,所以在一些科书中会解释“乾罗怛那,洞罡太玄使者,斩妖缚邪神吏”,而另一些科书中认为“乾罗怛那,洞罡太玄”分别是两个将,形象是红锦袍,黄结巾,仗剑当前,而后面的“斩妖缚邪,杀鬼万千”则是指其威势(见《北极天蓬伏魔大法》)。
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,在有些科仪中,这里会对咒语进行修改,改成“度鬼万千”,尤其是在超度科仪的,一种理解是,如果把鬼都杀光还怎么超度,另一种理解是,即使是这里描述的杀鬼万千只是一种威势,也难免鬼魂惧怕,进行摄招时恐有不力,故而改念“度鬼万千”。
同样的在一些祈福的科仪里,会将此处改为“度人万千”,总之根据情况而定,不能一概论之。
“中山神咒,元始玉文”。中山神咒指的是这个神咒的名字,而元始玉文,指的是这篇咒语的性质,它是要感通天地形成之前的力量,从而能达到成天地自然,秽气分散的功效。
“持诵一遍,却病延年”。这句话比较简单,但它是一个解秽的咒,为什么能“持诵一遍,却病延年”,因为天地之间的秽气往往会给人带来疾病,所以破除秽气,便能使人却病延年,从这里可以看出,在道教中早早便有了卫生的概念。
”按行五岳,八海知闻;魔王束手,侍卫我轩”。这一段比较简单,无须解释。
“凶秽消散,道炁常存”。凶秽消散之后,只是解了秽,如果要更好,还需要道炁常存,这就如同一个地方有异味,将异味清除之后,还会用一些清香的物件放于该处,能更快改善一样。
6、金光神咒
天地玄宗,万炁本根。广修亿劫,证吾神通。三界内外,惟道独尊。体有金光,覆映吾身。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。包罗天地,养育群生。诵持万遍,身有光明。三界侍卫,五帝司迎。万神朝礼,役使雷霆。鬼妖丧胆,精怪亡形。内有霹雳,雷神隐名。洞慧交彻,五炁腾腾。金光速现,覆护真人。
1
*金光神咒*
语释:金光为道之发见,神之神光。金者刚强不坏之意,求道者玄功广博,光华外着,足以驱鬼魅、斩妖气,役神将。如金器之刚强不屈,灼然赫奕也,是号金光。
2
*天地玄宗, 万炁本根*
语释:天地,一阴一阳;玄者道也,宗者万事万物根本。故玄宗虽云浩渺,莫非天地化生,道之体现。万炁,总括万事万物,天地变化也,勿泥本根源头也。言天地之众炁莫非阴阳合散所为,是天地有万炁之本根也。
3
*广修万劫 ,证吾神通*
语释:广,博也。修,修持,即炼玄之功也。万劫,言其修链历经浩劫之多也。盖炼玄之士,时时修奉、其数无穷,如万劫之累修。证,证明。神通,神明通灵。盖神通本人所自有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求道者能万劫修持,则吾之神通不亦证明而扩充乎!
4
*三界内外 ,惟道独尊*
语释:三界,通常指天地人三界。宇宙之三界为无极、太极、有极三界;人之三界精气神者。内而五脏六腑,外而手足耳目之类也。此言天人内外,法界上下。惟,独也。道,玄妙大道。独尊,言无有出其右者。盖有道而天地乃立;有道而民物斯顺,故曰独尊。
5
*体有金光, 覆映吾身*
语释:体,道体。金光,金罡之炁。大道本无形体,道体蕴显金光,依人为体至有金光,则充足于内而发乎外也。覆,覆宥。映,庇映。吾身,求道者之身。盖人能志道则道不远人,而身即是道,道即是身。指修炼后金光圆满,围绕道体。
6
*视之不见, 听之不闻*
语释:视,望也。天下惟有形者可见,大道本属虚渺,故视而不见。听,以耳去听。天下之有声者可闻,大道湛寂清净,故听而不闻。老子曰: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见名曰希。此言修炼者到离六尘,断却六根,无我境界。视,望也。天下惟有形者可见,大道本属虚渺,故视而不见。听,以耳去听。天下之有声者可闻,大道湛寂清净,故听而不闻。老子曰: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见名曰希。此言修炼者到离六尘,断却六根,无我境界。
7
*包罗天地, 养育群生*
语释:至大莫如天地,然犹有可穷而道则无穷。包罗者,所谓道通天地有形外也。此言道体广大。养育,受其孕育也。群生,兼人及众物而言,而人之耳目口体,三元六府亦曰群生。此言大道虽无形与声,而涵天盖地,群生莫不赖之养育也。
8
*受持万遍 ,身有光明*
语释:受持此咒者,于人以物与己受之,而持于心也。万遍,受持不怠也。万者形容其多也.身,受持者之身。光,金光。明,昭著。犹大学所谓德润身也。
9
*三界侍卫, 五帝伺迎*
语释:三界,见前解。侍卫,尊卫其道也。五帝,五方帝君,心肝脾肺肾也。司,司其职。迎者,彼来此受,如主之迎宾也。此为修者存道体之金光,三界上下,五老五帝都要迎候。
10
*万神朝礼 ,役使雷霆*
语释:万神,尊且多。在天为众神,在人为人之全体而言。朝礼,同相集会也。盖胎凝于紫府,百体毕具,如万神朝礼于上帝也。役使,听其命令,无不达也。雷霆,天之阳气足以威天下者,此言修道者一呼一吸莫非真阳之运动也。能运使雷霆万钧。
11
*鬼妖丧胆 ,精怪亡形*
语释:鬼妖,背道之徒。丧胆,不敢肆也。人身亦有鬼妖,道气存则万缘俱息,不啻失其胆也。精怪,木精土怪。忘形,失其真形也。此指声色货利而言也,既入道则诸念不生,不啻忘其形也。修道者既证金光,则鬼魅邪祟则丧胆而显露原形。
12
*内有霹雳, 雷神隐名*
语释:内,道体之内。霹雳,雷声。金光威力甚大,一震而山河镇动,万物凛威,道之尊严亦犹是也。雷神,先天一炁正神。隐名,三十六尊雷神名讳隐藏。此言道虽尊严性本自宁,雷神隐藏摄伏精怪。
13
*洞慧交彻 ,五炁腾腾*
语释:洞,空也。慧,灵也。通灵交彻,五炁,金木水火土,五行之气辉映,互相萤而无微不照,无幽不烛也。五炁,五行之气。腾腾,形容金光耀眼,五行正气升腾。
14
*金光速现, 覆护真人*
语释:速现,现实时发见,犹云而时出之也。金光本隐藏于性海之中,今日速现则其得力于平时者深矣。覆护,金光遍体也。真人,求道者自称。真人云者覆其真性,无愧于人之道也。此言神光护体,金光护法!
7、祝香神咒
道由心学,心假香传。香热玉炉,心存帝前。真灵下盼,仙佩临轩。令臣关告,径达九天。
祝香神咒。道教法事活动常用“八大神咒”之一。此咒为道教徒在念诵《功课经》中,结坛施法及上香时所念,焚香为供养神灵常用。道教认为香烟缭绕成云篆,可以将悃诚之意传达仙境,故极为重视。上香前须祝之以香烟传其诚心。
道由心学,心假香传。“道”,道教最高教理。《道德经》云: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廖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。”道教认为: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源,作为“天地之始”。
修炼者认为:通过修道,可以与道合一,长生久视。因此,此句大意指修道者是用心诚来学得,用其诚心、诚意以焚香,将悃诚之意传达仙境,这是道教徒们诚心求道的体现。
香热玉炉,心存帝前。此句意指修道之人通过诚心诚意和“心学”“香传”,其诚心“香传”感召了上帝真仙,得道真仙的护佑,得以成其正果。
真灵下盼,仙佩临轩。“旆”,古代旗帜下端燕尾状的装饰物。此处指仙人队丈前导旗帜。意指修道者的真心感动上圣高真,仙驾降临,自有云拥旌幢,仙旆侍卫,圣驾降临法坛。
令臣关告,径达九天。“径”,直接达到目的的方法。“九天”,按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:“天有九野,中央及四正四隅,故亦曰九天。”此句为道教常用朝科中的咒文,称其为发炉作用。道教徒在诵持《早晚功课》时,均诵作“径达九天”。但高功行持作用时,则分三次进行,一次作“径达三天”,二次作“径达六天”,第三次作“径达九天”
8、玄蕴咒
云篆太虚,浩劫之初。乍遐乍迩,或沉或浮。五方徘徊,一丈之余。天真皇人,按笔乃书。以演洞章,次书灵符。元始下降,真文诞敷。昭昭其有,冥冥其无。沉疴能自痊,尘劳溺可扶。幽冥将有赖,由是升仙都。
玄蕴咒又称开经玄蕴咒,开经指翻开道经准备念诵。玄指玄妙。蕴指蕴藏。开经玄蕴咒就是翻开道经准备念诵,希望在诵读中能悟出经中所蕴藏的各种高深的义理。故开经玄蕴经被列为道教徒早晚功课经必读之经。
此咒大意为,那些字体像云一样的灵图符箓,高浮在辽阔的天空中,它们在天地刚开劫运时就形成了。灵图符箓在天空中飘荡,一会儿近一会儿远,一会儿沉一会儿升。在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任意挪动。
每个符箓图文都有一丈大小。天真皇人用笔把它们的形状描摹下来。然后开始宣演这些生天、生地、生人的玉经宝章,接着再书画灵图符文。等到元始天尊亲自下降,这些真文灵符就陆续传播,普救众生。
这些真经灵符含义深奥,明亮闪烁好像是真实存在的,昏暗幽深又好像完全没有。但是,只要能潜心研通灵符真文,那么患有重病的人一定能得到痊愈;堕落尘世之人也能浪子回头,悔过自新;跌入幽都冥界的人也能有所依赖,通过诵经出离苦海,列入仙品。